布袋戲的口白劇本,各種各樣的千變萬化讓人入迷。但你真的有那麼強烈的愛讓你可以一腳踏進布袋戲的世界中嗎?
黃冠維是台南古都木偶戲劇團的創辦人,他對布袋戲的愛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中斷過,但他也明講,自己對於布袋戲的愛開始於小時候的貪玩。有多貪玩?生長在單親家庭的他,爸爸沒時間管他,他就整天看布袋戲,追著戲班跑,看到書也不讀了,索性國中就輟學跟著戲班走。走著走著,比別人吃的了苦,三四年之後才好不容易在班主忙不過來的時候,終於可以跟著拿著戲偶開始有操作的機會……
但徒弟不管跟著師傅多久,總有一天要出來自立門戶的,黃冠維出師之後所面對的是新世代的金光布袋戲,跟新一代的布袋戲支持者,同時他還要訓練新一代的表演者。想要跳脫傳統,劇本不容易寫。描述台南在地「鎮安堂飛虎將軍廟」裡面的日本籍神明杉浦茂峰飛官的故事要如何在史料不足的狀況下同時擁有戲劇張力,寫成「飛虎將軍」的劇本,甚至要如何在戲偶師傅習慣於古裝扮相的設計中,想辦法做出一套大日本帝國飛行員的制服,在在都是挑戰。而每一種服裝的設計,都在挑戰傳統的過程中一個一個必須被克服,甚至讓製作戲偶的師傅抱怨古都的木偶訂做不是最多,但經常因為必須開新規格,而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最麻煩。對傳統建醮為神明祝壽而言,他們的表演必須要夠傳統,但對於新世代金光布袋戲而言,他們的表演又必須要聲光效果夠創新;在創新與傳統之間的拉扯,對藝術創作者而言,的確是兩面為難。
要經營戲班,一開門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挑戰,開發新劇本和新戲偶需要經費,培育新表演者也需要時間;但黃冠維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中輟背景和那些願意在自己沒有學歷也沒有經歷的狀況下提攜他的老師傅們,所以他的表演和培訓計畫特別會願意跟弱勢團體或是學校團體合作;帶著國中國小學生參加比賽,訓練他們能夠獨當一面;甚至去孤兒院育幼院等處義演,讓這些年輕人們可以理解甚麼叫做挫折,甚麼叫做弱勢,甚麼叫做人生。所以他不但必須帶人,也必須帶著他們在各地磨練,讓這些年輕人們可以在他喜歡的布袋戲人生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立法委員 黃偉哲 古都木偶戲劇團